集团动态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动态
顶烈日 战洪流 江上有群清漂人
2020-08-12    浏览次数:2959

7月下旬以来,重庆连降暴雨,洪水陡涨,各类水上垃圾顺流直下。为确保长江、嘉陵江、涪江等主干流“江清岸洁”,数百位水上环卫工人斗烈日、战洪流、勤清运,清除水上垃圾上万吨。而随着科技进步,全自动化的清漂船正逐步成为长江主航道上的“清漂主力军”。

8月3日11时许,清漂工温朝兵站在长江郭家沱水域清漂船船头,用5米多长的抓钩清掏着江面漂浮的垃圾。此时,船面甲板的温度已超过50℃。

7月下旬以来,重庆连降暴雨,洪水陡涨,各类水上垃圾顺流直下。为确保长江、嘉陵江、涪江等主干流“江清岸洁”,数百位水上环卫工人斗烈日、战洪流、勤清运,清除水上垃圾上万吨。《工人日报》记者深入洪涝第一线,记录下他们的故事。

最热时甲板温度超80℃

7月29日下午,雨后的阳光白得耀眼,太阳像针扎着皮肉,记者来到了重庆巴南区鱼洞龙州湾长江岸边。江面浩阔、洪水上涨,一堆堆垃圾顺流而下,向岸边聚集,形成一大片可以站人的“水上浮坪”。“这是一个很大的‘回水沱’,江水都要在这里回流,也是重庆主城水上垃圾最大的‘聚集区’。”重庆环卫集团水域公司工作人员狄宏伟介绍说。

烈日下,重庆环卫集团的两艘水域环境清漂船正严阵以待。船头设有拦渣板,可将江面的垃圾推送至船头的传送带,再运送至存储仓。不过,光靠拦渣板拦截垃圾显然不够,为防止垃圾卡在拦渣板和船头之间的缝隙,清漂工人需要站在船头,用抓钩将江面的垃圾勾起,将其往拦渣板方向推送。

船长周德云,曾是长航一位老船长。他告诉记者,他们负责嘉陵江、长江两条江、从珞璜至硌碛一带长127公里河道的水上垃圾清漂。汛期时这一带的水上漂浮垃圾每天约产生七八十吨。公司要求必须做到日产日清,不让垃圾流到中下游,以确保长江上游水域洁净、生态良好。

周船长对记者坦言:“干了一上午,都累得不行了,等会又要上。”

而40多岁的温朝兵当清漂工已近20年。他说,最热是下午3点左右,船面甲板的温度会超过80℃。“脚踏在船上像在热锅里。”

重庆巴南鱼洞长江水面,垃圾顺流而下漂浮聚集。

汛期打捞水上垃圾上万吨

“汛期打捞,往往是顶着40℃的高温,一干就是10来个小时,最多时一天清漂、运渣9车,近100吨。3个月汛期要打捞水上垃圾七八千吨,今年打捞上万吨。”周船长告诉记者,在主城港口,每天还有船舶污染物收集船,到停泊的几十艘船上收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

下午3点半,周德云吼了一声:“好了,作业了!”

少顷,七八个环卫工各就各位,旁边的水域环境16号清漂船“突突”地发动了,船体开始移动,慢慢靠近岸边,吊臂旋转、抓斗下沉,伸出一只“巨手”,轻松抓起垃圾,又稳稳丢进舱内。不多久,就装了满满一舱,向装车岸边驶去,那里有一辆运渣车等着装运。

这一过程中,几位环卫工穿着桔红色工装、外挂一件厚厚的泡沫救身背心,或操作机器,或在旁协助,或分选大件垃圾,强光照射、高温灸烤下,他们顿时全身湿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汛期,鱼洞片区调集3艘清漂船、租用11只小船,大小船只、国有民营一起上,每天巡回对鱼洞、哑巴洞、廖加凼等十余个主城重点区域的垃圾进行收集、捕捞、装车、运输。

周船长告诉记者,最近半个多月40多位员工全都上船坚守岗位,24小时全天候值守,并分10余批次夜间轮班,主要是观察水位涨落、流向、收放缆绳,调整船体与趸船上下、远近的距离,确保船体平衡与安全,一旦水流太大,还要把船挪到安全水位停泊。同时,动用机械抓手抓捞水中垃圾,装船、下载、上车,然后运渣车将水上垃圾运至几十公里开外的垃圾焚烧厂焚烧。

工人正在操作机械抓手打捞垃圾。

从人工到机械化作业的科技清漂路

刘古军出生在三峡库区的万州,从小枕着汽笛涛声入眠、听着川江号子长大,家中世代捕鱼为生。2003年,他到当地环保局毛遂自荐,带领十几条船、几十个人组成了万州长江清漂队。

最初组建的清漂队由简陋的小渔船组成,清漂工作比捕鱼辛苦,尤其是三伏天,队员们除了高强度的体力活,还要忍受炎热的酷暑。“夏天那是真热啊,甲板上温度能上80℃,在上面两分钟就能煎熟一个鸡蛋,队员们个个皮肤晒得黝黑。”刘古军说,从2009年开始,他们逐步引进机械化清漂船,目前已经可以全方位自动化地打捞了。

记者看到,三艘青蓝色的全自动清漂船并排停靠在码头,配有自动清漂网兜、机械履带以及液压驱动的高性能发动机,这样全自动化的清漂船动力强、清理范围广,已逐步成为长江主航道上的“清漂主力军”。

谈及科学清漂,重庆环卫集团鼎瑞环卫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彦博颇有心得。其公司负责的长江支流铜梁区小安溪、淮远河等水域,由于大型机械化船舶无法投用,清漂效率较低。为此,6月份时公司几经摸索,自制了一种翅膀式简易清漂装置,放在小型机动清漂船上,船舶在行进过程中将垃圾直接收集到清漂网里。

与人工打捞的作业模式相比较,该装置具有操作安全简便、机械化自动打捞、工作效率高(约提高50%)、人工占用数量少的优点。而像这样的发明专利,李彦博个人已有4项。

“现在不只是科技在进步,社会各界也开始重视长江生态,沿岸违建的化工厂、电池厂关闭了,非法营运的餐饮船没有了,周边居民的环保意识上来了,有了行动,青山绿水就回来了。”站在万州长江大桥下的清漂码头,看着一江碧水和两岸翠绿,刘古军泛着笑容说。(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