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潼南区上和镇冬冲社区集体经济养殖场、种植基地就忙碌了起来:2000多头猪仔陆续运达养殖场,经过严格消杀、穿着连体衣帽的工人把猪仔们分批赶进各个圈舍。圈舍外,大功率泵机将经过干湿分离并充分发酵的粪液提灌到对面山坡上的种植基地蓄粪池,作为有机肥备用。种植基地里,三十多个村民正在收割装运榨菜头,耕地机来来回回平整土地,马上又将育苗栽种南瓜。
看着这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冬冲社区支部书记李荣感概说,集体经济养殖、种植“1+1”这条路走对了。
就在春节前,养殖场第一批生猪出栏,村民们收到了一个大“红包”——现金分红60万元。此外,还有种植项目带来的租地、务工收益3万多元。拿到分红和工资的村民笑得合不拢嘴,直说这个年过得“肥实”。“我这次分到了10170元红利,办年货的钱有了!”脱贫户李昌海笑呵呵地说。
时间推回到2019年10月,作为潼南区50个贫困村(社区)之一的上和镇冬冲社区,集体经济还是一片空白。“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总书记的话一直萦绕在驻村工作队和社区“两委”干部的脑海里,大伙儿苦苦思索发展方向,下定决心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集体经济到底搞什么?冬冲社区第一书记唐剑锋说,“闭门造车行不通,我们要问计于民,大家的事让大家商量决定。”
2019年11月1日,冬冲社区召集党员代表、居民代表专题讨论“我们的集体经济发展什么”。不少种植、养殖大户听到消息后自发来到会场,分享自己的得失经验,积极出谋划策。
经过一上午讨论,形成了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是发展种植业,流转整治荒山荒地种植花椒、佛手等经济苗木,优点是可以解决“撂荒”问题,发动在家的劳动力就近就业,为群众增加土地租金、务工工资收入,缺点是投入产业周期较长,市场前景难以判断。第二套方案是发展养殖业,与龙头企业合作,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集体负责建设养殖场代养生猪,企业负责提供仔猪、饲料、技术指导以及为仔猪购买商业保险、回购生猪,优点是见效快、有保障,缺点是投入大、用工少、环保压力重。
“要先让群众尝到甜头,先把人心聚起来,集体经济才能搞下去!”支部书记李荣提出与温氏集团合作,发展见效快的养殖业,这个提议得到了大伙儿的认可。有了目标,大家心里有了盼头,憋足了劲准备大干一番。
目标要落地,想法要变成现实,谈何容易。一连串问题随之摆在驻村工作队和社区“两委”干部面前。
首先是养殖场选址。“建设项目绝对不能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林地,这是我们发展集体经济的底线。”唐剑锋提出。既要避开基本农田、生态林地、居民聚集点,又要考虑交通运输、用水用电相对便利。那段时间,唐剑锋和李荣跑遍了冬冲社区的荒山荒坡,最终在潼南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林业局以及第三方机构的帮助下找到了合适的场地,办好了备案审批手续。
场地有了,没有钱也干不成事。上级扶持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一共30万元,但要建设一个符合防疫和环保要求,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场,资金缺口巨大。怎么办?
“既然是集体经济,那一定要让群众参与进来。作为社区干部,我们要带头!”“光靠群众还不够,要招商引资,借鸡生蛋!”有了思路,驻村工作队和社区“两委”干部立即行动起来,一边逐户动员村民筹资入股,一边四处寻找投资方。
支部书记李荣拿出全部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了钱,筹集了20万元;社区综合服务专干陈文静动员家里人拿出多年发展养殖积蓄的10万元;社区支部委员陈登富拿出近两年的打工收入……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参与进来了,10万元、5万元、2万元,最终村民入股达到77万元。在外创业成功的陈小艳(化名),知道这个消息后,回乡一次性投入188万元。她说,自己的股份虽然最多,但绝不会干涉养殖场的生产经营,她相信这一班干部!
资金有了,怎么保证花在刀刃上?“这都是群众的血汗钱,工程质量要过硬,用钱也要精打细算!”支部书记李荣深感责任重大,每天检查了施工现场才回家,晚上躺在床上想着工程的事,有时候整宿睡不着,“这个项目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不然没法向大家交代!”
“必须要加强资金监管和账目公示,让干部清清白白,让群众明明白白,也让自己安安心心。”第一书记唐剑锋向上和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工作建议。上和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确定由镇政府聘请专业中介机构对冬冲社区集体经济养殖场项目进行跟踪审计,还请村民代表现场监督。
据了解,因为管理到位,再加上社区干部、村民主动投工投劳,冬冲集体经济养殖场比同类型同规模养殖场节省建设资金近1/4。
“我们这个项目经得起审计检查,所有干部没从项目上拿一分钱,没用项目经费吃一顿饭!”支部书记李荣在社区党员代表大会上铿锵有力地说。
2019年11月启动建设、2020年6月底竣工,历时7个月,总投资295万元、存栏规模2300头的冬冲集体经济养殖场终于建起来了。
2021年1月,第一栏生猪出栏,温氏集团扣除饲料和药品费用后,按照每头猪近500元标准支付代养费共计101万,集体经济实现“开门红”。
至今,第一书记唐剑锋还对两件“小事”记忆犹新。那是2020年8月的一天夜里,暴雨导致两间猪舍后墙垮塌。支部书记李荣得知消息后,二话不说,拖着遮雨布赶到现场实施抢修,等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精疲力尽,全身湿透。还有一次是在2021年1月,因养殖人员操作不当,粪污干湿分离机停机造成排污管道堵塞。在疏通管道的时候,粪污突然喷出,淋了李荣和他自己一头一脸。等到抢修完毕之后,两人才开始清洗身上的粪污,还开玩笑说“臭味相投”。
养殖场项目接近竣工的时候,原本计划第一栏生猪出栏,拿到分红资金后才启动的特色蔬菜种植项目也迅速铺开了。
两个项目“比翼齐飞”,而这缘于对口帮扶单位——重庆发展投资公司相关负责人在走访调研冬冲社区集体经济项目时,与驻村工作队和社区“两委”干部的一番谈话。
“按照现在的设计标准,养殖场每年能出栏多少头猪啊?”
“大概4000头左右。”
“粪污怎么处理呢?”
“圈舍旁专门修建了沼气池,对粪污进行干湿分离,分离后的粪液经过发酵后运到农田、林地、果园,肥田肥土。”
“这就是有机肥嘛!现在城里人都喜欢自然生长,不施农药化肥的蔬菜水果。你们有这个条件,要好好利用,变废为宝,1+1>2!”
一语点醒梦中人。发展蔬菜种植项目,既能有效消纳养殖场产生的粪水,又能吸纳附近村民务工就业,一条“养殖+种植”的良性循环链条愈发清晰地呈现在驻村工作队和社区“两委”干部眼前。
众人拾柴火焰高。为支持冬冲社区发展特色蔬菜种植,重庆发展投资公司出资20万元设立了种植奖补基金,潼南区扶贫办专门划拨了10万元扶持资金。驻村工作队和社区“两委”干部带领村民们,将养殖场对面的荒山坡迅速开垦整治为农地,生产便道、粪污管网等附属设施也陆续建设到位。
昔日杂草丛生的荒山坡,如今变成了绿油油的蔬菜地。“我们这些留在村里的老头儿老太婆,弄一弄房前屋后的几厘地还凑合,种这么大一片蔬菜根本不敢想。现在大家一起在蔬菜基地干活儿,挣工资啦!”正在育苗的村民李玉前、邹仁芳大声地说道。
截至2020年底,冬冲社区集体经济特色蔬菜种植基地先后种植收获了20多吨密本南瓜、1万余斤玉米、30多吨有机青菜头,帮助周边群众获得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超过3万元。在产业的强力带动下,70户建卡贫困户、248人全面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
“下一步,我们要在有机农产品上继续做文章,打造自己的品牌,把集体经济做大做强做优。”支部书记李荣信心满满地说。据了解,为支持冬冲社区集体经济稳步发展,重庆发展投资公司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计划在产业配套设施、消费采购等方面给予进一步帮扶,扎深扎实巩固脱贫成果的产业之根。
媒体链接:发展集体经济壮大扶贫产业 潼南区上和镇冬冲社区走上致富路